好消息!医联体内检查结果互认 再也不用反复拍片子抽血了!
综合医联体远程医疗将全覆盖
三年内三级医院分时段预约诊疗将精确到30分钟
2020年年底前,全市各综合医联体内将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日前,市卫计委和市中医局联合制定并公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医联体内医学影像、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可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医联体内检查结果互认
根据此次方案要求,三年内,本市三级医院分时段预约诊疗将精确到30分钟;二级综合医院分时段预约诊疗精确到1小时。三级医院优先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要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有条件的医院也要逐步完善住院床位、日间手术预约服务,探索提供预约停车等延伸服务。
到2020年年底前,本市各综合医联体内将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同时,医联体内要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将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同时,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医院要设立医务社工岗
此外,医疗机构要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三级医院可以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
与此同时,以9家三级医院开展的日间手术试点为基础,本市将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有条件的医院将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利用互联网技术,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医疗机构,将为患者提供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同时,应用可穿戴设备为社区签约服务患者和重点随访患者提供远程监测和远程指导。北京晨报
相关报道
燕赵晚报:警惕“共享病历”遭遇软抵制
患者不用带着纸质病历在不同医院间奔波,无需再做不必要的重复化验检验……记者从北京市卫计委获悉,北京市30家医院将实现试点电子病历共享调阅,包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阜外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
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过程的记录。对于患者就医、医生看病,都十分重要。可随着医院专业领域的不断细分以及医院间医疗水平的差异,同一个患者可能需要辗转于多家不同的医院。每家医院都会要求患者至少购买一本病历,而由于各医院之间并没有实现病历的共享与互认,导致患者手握一沓病历,并经常遭遇重复检查、重复开药等问题。
此次北京市30家医院将实现试点电子病历共享调阅,对广大患者而言当然是福音。共享病历不仅提高了就医的效率,还能避免重复检查、重复开药,进而大大节约了医疗费用,降低了看病成本。尽管患者对共享病历举双手赞成,可医院未必乐意。
在大力整顿“以药养医”的今天,“以检养医”成了不少医院增加收入的途径,这从“医检结果互认”推行多年却收效甚微可见一斑。实现了病历共享,许多重复性的检查将会被系统自动提醒,少了这些检查,医院的收入自然也会大打折扣。此外,病历共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此前的医院存在诊疗不精准的问题,后面的医院根据之前的病历施治,导致医疗事故与纠纷,责任究竟该谁承担呢?
无论是从医院收入或医疗风险角度考量,共享病历显然并不符合医院的利益诉求。尽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推行下,共享病历必须得实施,但却可能遭遇部分医院的软抵制。如以信息不全、医院级别不够等原因要求患者重新购买病历并接受重复检查等。
要避免“共享病历”遭遇软抵制,就必须对症下药。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以药养医”“以检养医”的打击力度,让医院更多回归公益本质,对医生的薪酬机制也要不断完善,减少医生创收的压力,少了利益纠葛,医生就能更加纯粹承担治病救人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要降低医院共享病历需要承担的风险,明确病历不精准导致医疗事故的责任承担机制。
只有消除了医生经济利益受损、承担额外医疗风险的后顾之忧,“共享病历”才能畅通无阻地推行下去,进而提升就医效率、降低看病费用、节约医疗资源,造福广大患者。